为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育理念,畅通师生沟通渠道,推动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教育系小学教育教研室于4月28日中午12:50在智慧教室二组织召开半期学生座谈会。教研室主任韩晶子老师、教育系24级学生辅导员张鑫淼老师及2023级、2024级学生代表共14人参加座谈,重点围绕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展开交流。

会议伊始,韩晶子老师首先对前来参会的学生代表表示感谢,对他们主动发言、服务班级的积极态度予以肯定和赞赏。随后以班级为单位,各班代表主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实践环节和师生互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各班学生意见建议汇报,大家发言诚挚、各抒己见,会场氛围热烈。
在课程设置方面,部分同学希望增加“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特色”专题模块,强化创新教学能力培养;个别同学建议调整部分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增加课堂模拟教学课时;部分同学期待开发一定的AI工具融入课程的案例库。
在教学实施方面,大部分同学肯定了专业课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的实效性,但同时建议扩大课堂互动覆盖面;部分班级反映个别老师语速和教学进度偏快,希望尽量考虑学生实际;个别班级提议建立“技能短板帮扶小组”,针对性提升三笔字、简笔画等基本功。
在实践环节方面,部分学生希望增加小学实地交流频次,特别是民族地区小学特色课程的观摩机会;个别学生建议完善智慧教室、机房等使用机制,延长课后自主练习开放时间;一部分学生期待引入更多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开展专题讲座活动和顶岗实习专项指导。
在师生互动方面,大多数学生普遍认可专业课教师的课后辅导耐心负责,但也建议优化教学方式手段及作业反馈时效性;部分学生希望建立常态化师生交流渠道(如月度答疑日);个别学生提议组建跨年级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和备考的经验传承。

教研室主任韩晶子老师逐条回应学生关切的相关问题,并明确指出了未来的改进方向:
1. 启动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重点优化实践课程体系
2. 尝试建立“双师结对”制度,校内专业教师与茂县当地小学名师联合指导技能训练
3. 每周举办“学业难题专项指导”活动,加强课后的师生互动交流
4. 推行“顶岗实习专项集训”活动,加强学生的实操技能,缓解顶岗实习压力
5. 开放教研室预约咨询,落实“问题不过周”反馈机制
会后,教研室主任韩晶子老师又带领相关同学到教育系“一站式社区”,就下个月即将进行的首届小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校赛进行了专项指导和答疑解惑,增强了参赛选手的自信心。

本次座谈会通过师生坦诚对话,既增进了学生对专业建设的理解与认同,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多维视角。后续工作中,教研室将重点围绕“夯实基础能力、凸显民族特色、强化实践育人”三大方向,系统推进整改落实:通过建立整改台账机制推动教学问题闭环管理,以师徒制试点深化学生技能培养,依托校校合作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同步探索成长档案袋等过程性评价改革。未来将持续发挥师生协同共治效能,立足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实际需求,稳步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