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静默”呆在家,心理“按摩”来解压
——阿坝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当前,全省、全州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坚决遏制疫情扩散,阿坝州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作出了全州2022年9月4日08:00~9月8日08:00,对全州13县(市)实施全域静态管理的决定。
疫情当下,我院积极响应,在校学生在线上课,老师居家办公。疫情静默管控时期的非常态工作、学习和生活状态下,扩散的不仅仅是病毒,还有我们可能出现一些消极情绪。人生忧乐,存于一心,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只有身心健康,才能生活明朗,万物可爱。
首先问候一下大家的心情,你现在什么心情居多呢?

1.焦虑多疑——这一类情绪由浅到深分别是:在意担心这件事;担心焦虑会出事;恐慌不已乱行事。会担心自己成为“时空伴随着”“密接者”“次密接者”,担心健康码变色等,也会关注身体各方面的变化,将自身各种不舒服与新冠疫情“有端联想”起来。抗拒排长队做核酸,出现惶恐不安,甚至于出现“反复洗手、消毒”等行为。
02
2.敏感愤怒——这一类的情绪由浅到深则是计划有变感到不满;对疫情如此严重感到生气;甚至非常严重到了愤愤不平的状态。在疫情防控的当下,感到自己仿佛被这场无声的硝烟笼罩?是否有不敢看但又想去了解相关情况的矛盾?可能会极度敏感,因一些小事就感到烦躁、急切、发脾气,甚至想摔东西表达自己的情绪。
03
3.烦躁恐惧——由于对疫情期间生活中的不便和不可控产生烦躁的情绪,也有辗转在各个群、公众号、搜索平台,担心错过相关消息和通知,容易出现的担忧、甚至害怕的情绪。
04
4.内疚,自责等——有人会自责自己没能陪在家人身边,没有尽自己的力量做一点什么事情;也有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刷手机,睡觉,浑浑噩噩的情况。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心情反应是不尽相同的。引发情绪的直接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认知而产生的信念。
在疫情防控的当下,我们该如何做好“心理按摩”呢


又或是这样呢???

心理防疫

快让小编带你了解了解吧~
正确认识疫情和疫情防控政策,接纳自己的情绪。
科学、理性地认识疫情性质、临床表现和危害,了解政府静默政策的积极意义,试着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绪,比如给当下情绪命名,是有些“着急”,“烦躁”,或者“淡漠”、“平静”,让自己去体验你确认并命名的情绪,并接纳它的存在;
做好生活计划和学习计划,坚持认真执行
当负面情绪要淹没你时,在接纳自己情绪的基础上,也要学会科学的处理情绪。找一些平时喜欢的事情,把它列出来,然后执行它。例如,读会儿书,做点美食,玩一些简单的小游戏,运动,听音乐,追剧,和朋友家人聊天等,做一些让自己可以愉悦起来的事情。
了解课程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按照计划有序的工作或学习。
准备好上课的app、网络、电脑、手机、笔记本、书等,减少准备不充分,匆忙中而造成迟到、早退、掉线等问题,带来更多的烦躁因素;
换个角度看问题,积极的调节情绪
留意官方新闻和讯息,关注事实和数据,更多的去关注身边美好的人事物,用更为广阔的视角判断问题的影响,保有对未来的希望,长远来看待问题,寻找静默状态下的积极意义。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平衡,坚持有氧运动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健康睡眠节律,尽量保持生活稳定性。运动有各种好处,它可以帮助你缓解精神紧张的状况,调整心血管机能,增加自己的稳定感,增强自信,降低沮丧的感觉等;
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维护心理支持系统
多跟家人、朋友交流,表达关心,让彼此感受到温暖的陪伴,减少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
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是缓解不良反应的有效途径。
如阅读科普文章自我调适,如果自己无法更好的处理时,建议拨打心理热线电话或者到医院专科门诊寻求专业帮助。
全国心理援助热线:
24小时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12355
24小时全国危机干预热线:400-161-9995 800-810-1117


共筑心理防疫线
疫情仍未结束
在做好个人身体防护的同时
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小觑
但是过度的焦虑也并不可取
夜晚和寒冷总有尽头
阳光和温暖总会到来
时间总是会为我们找到一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