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心理健康服务 > 正文

技术服务

心理健康服务

神马?春暖花开还容易“情绪低落”?

来源: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日期:2025-04-15点击:

 

神马?  春暖花开还容易“情绪低落”?

山花烂漫映日辉,白云悠悠伴翠微”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阿坝职业学院万物复苏,绿意盎然,正是人间四月天。在这样美好的季节,为何“抑郁症”来势汹汹,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特殊的名词——春季抑郁症。

春暖花开,却被失眠、烦躁、无意义感缠上?你可能正在经历“春季抑郁”。这不是矫情,而是大脑对季节变化的真实反应。

  1. 反常现象

为何万物复苏时,人反而更“丧”?

数据:国内调查显示,3-5月心理咨询量增加约30%,主诉多为情绪低落、易怒、注意力下降。这与大众认知中“春天代表希望”形成鲜明反差。

三大科学诱因:

1.气候的“隐形攻击”

气压波动:春季冷暖空气频繁交替,气压变化直接影响大脑颞叶(情绪调控区)致敏感人群出现焦虑、头痛。

光照过强:冬季转入春季,突然增强的日照可能打乱褪黑素分泌节律,引发失眠、躁动(与冬季型SAD的嗜睡相反)。

2.神经递质的“失衡危机”

血清素(快乐激素)和y-氨基丁酸(抗焦虑神经递质)的合成受温度和光照调节。春季温湿度剧烈变化可能导致两者水平波动,放大负面情绪。

3.社会压力“叠加效应’

学业/职场“年初冲刺期”花粉过敏导致的躯体不适、社交媒体“春日美好”的对比焦虑,多重压力形成情绪“暴击”。

 

二、自测

季节性抑郁症又称为季节性情绪失调症,每年的同一时间发作。“春季抑郁症”是“季节性抑郁症”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更容易被人们觉察的一种症状,是由于季节的变化和生物钟的调整,出现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的紊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持续情绪低落,感到悲伤、空虚或绝望,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2.焦虑与烦躁:易怒、紧张,甚至出现无明确原因的恐慌感。

3.睡眠障碍:失眠(入睡困难或早醒)或过度嗜睡,睡眠质量下降,即使休息后仍感疲劳,行动迟缓,日常任务难以完成。

4.食欲变化:可能出现暴饮暴食或食欲显著下降,伴随体重波动。

 

5.注意力分散:决策困难,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降低。

 

若上述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并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咨询、就医评估。

误区提醒:

ד春天抑郁是懒散借口”→实质是生理-心理双重失调。

ד拼命运动就能好”→ 高强度运动可能加剧皮质醇分泌,适得其反。

三、怎样科学的应对季节性抑郁?

1.调整生物钟:早晨30分钟户外散步利用自然光同步生物钟,睡前2小时减少屏幕使用或佩戴防蓝光眼镜避免蓝光干扰褪黑素分泌,调整光照优化生物节律。每天大概保持6——10个小时的睡眠。

2.饮食均衡:多吃鸡蛋、坚果、香蕉和全谷物,再喝点酸奶或吃益生菌,这样能减少炎症、改善神经功能,还能调节肠道菌群,对大脑和身体都有好处。

3.合理运动:每周快走、慢跑或骑车五次,每次半小时,搭配两次力量训练(比如深蹲或俯卧撑),再加上每天15分钟的瑜伽或腹式呼吸“5分钟法则”:快走、拉伸等低强度活动,每日多次短时进行,比单次剧烈运动更易坚持且提升脑内BDNF(神经营养因子)。

4.感官减压技巧

听觉:听带有自然雨声的白噪音,降低杏仁核活跃度。

触觉:手握冷敷袋(触发迷走神经镇静反应)

 

 

 

 

 

 

 

 

 

 

 

季节的更替是生命的潮汐,“春季抑郁症”并不是矫情,而是身体对自然的适应。给自己一些耐心,允许低落的情绪发生,不必苛责自己。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帮助,才能让春天和一切美好的事情一起发生。

供稿:熊国钰 马吉花 吴丽丽

审核:陈永兵 熊国钰

摄影:太华杰 熊国钰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凤仪大道248号 Copyright-2020川公安网备51322302000009号蜀ICP备180245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