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午,小学教育专业期中学生座谈会在智慧教室二举行。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韩晶子主持,辅导员张鑫淼老师与25级、24级的12名学生代表到会交流,主要围绕开学两个月来的课程教学畅所欲言。在平等开放的对话中,教与学的真实样貌得以呈现,教改创新的思路也在思维碰撞中愈发清晰。

座谈会伊始,韩晶子老师简要说明会议主旨:“今天请大家来,不是要听赞美,而是要听真话。大家在日常学习中最真实的感受、最迫切的需求,都将成为我们改进教学的重要参考。”轻松的开场奠定了坦诚交流的基调。随后,学生代表们结合各自班级的学习体验,既肯定了专业教师们的教学亮点,也提出了中肯建议。
2025级学生普遍反映《小学教育学》课程的案例教学让他们对职业认知更加具象,特别是任课教师将近期教育热点事件融入课堂讨论,使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产生了深刻联结;2024级学生则对实训课程的教学方式表示认可,教师通过生生互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样化手段,让师范生的备课、讲课技能得以提升。
同时,同学们也直率地指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大一新生多数提到部分课程的理论讲授节奏偏快,知识密度较大,希望在重点难点处增加更多实际教学案例的支撑;部分大二学生高度关注实践能力培养,希望在每次实训后能获得老师更细致的个别化指导,也希望个别专业课老师再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与会教师认真记录并适时回应。教研室主任韩老师表示:“同学们的建议非常宝贵,特别是关于理论教学案例化、技能训练精细化的意见,确实指出了我们当前教学的薄弱环节。”辅导员张老师则从学生学习的整体规划角度,提醒同学们要主动适应大学学习特点,逐步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本次座谈会不仅搭建了师生平等对话的桥梁,更成为推动教学改进的重要契机。当教师们俯身倾听学子心声,当学生们勇敢表达学习诉求,教与学便不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在对话中交织成促进专业成长的合力。教研室将对学生提出的建议进行分类整理,其中关于优化课程节奏、丰富教学案例等具体问题,将立即与相关任课教师沟通调整;而涉及课程设置、实践体系等长远议题,则纳入教研室的教改研讨计划,成为推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持久动力。